为引导青年学子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按照《黑龙江大学首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生成长训练营活动方案》安排,5月25日,学生工作部联合艺术学院举办“匠心传承”非遗文化体验工坊。来自全校各民族的50名学生齐聚一堂,在传统艺术的浸润中感受非遗魅力,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约。

活动在古筝演奏《月儿高》《铁血丹心》中拉开序幕,指尖流淌的音符如清泉漱石,带领同学们走进传统文化的诗意境界。随后,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张文翰、绘画专业学生李叶冰先后介绍了扎染、国画、陶塑、剪纸、漆扇等非遗技艺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生动阐释了中华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
体验环节以“闯关打卡”的方式开展,同学们集齐“扎染、国画、泥塑、剪纸”四个体验印章后,即可兑换并制作一把漆扇。扎染区,蓝白相间的布料在浸染、捆扎中变幻出星辰云海般的纹样;国画区,水墨在宣纸上晕染出远山近水,留白的意境里藏着中国人的哲学;泥塑区,泥土在掌心揉捻成器皿雏形,通过工艺雕刻变幻成憨态可掬的动漫形象;剪纸区,“十二折团花”技艺引起现场阵阵欢呼,同学们纷纷参照图纸剪出吉祥纹样。不同的技艺体验,让各民族学生切身体悟到非遗文化蕴含的内涵价值和亘古弥久的匠人精神。




传承非遗之美,共筑民族之魂。此次活动以非遗文化体验为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带领各民族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下一步,学生工作部将持续搭建各民族学生互学互鉴、共同成长的平台,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心中落地生根,结出民族团结的丰硕果实!(学生工作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