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学风建设 -> 正文

思政教育

学风建设进行时!各学院多措并举推进学风建设提质增效(一)

信息来源:学生工作部 发布日期:2025-07-18

2025年为黑龙江大学“学风建设年”,学校制定了《黑龙江大学全面加强学风建设举措二十条》等相关方案,旨在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切实营造“志远行实、学而不厌”的优良学风。学生工作部作为学校全面加强学风建设工作组办公室,牵头开展了学业预警、学业帮扶、低年级晚自习、学风建设主题辅导员沙龙等一系列工作。为了进一步激发学院层面积极性,及时总结学院学风建设成效,特进行阶段性总结汇编。

文学院

文学院构建了“四学”全链条学风建设机制。一是名师导学增智慧。构建由长江学者牵头的“北疆学术”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依托提升校院影响力的“中学西渐”全国汉语国际教育赛事平台、打造学院特色“青禾讲堂”、学风调研动员会、圆桌派读书分享会,多层次丰富师生学术竞赛对话空间。二是制度督学严风纪。课堂净化行动:辅导员深入课堂,开展节假日专项查课、日常听课、常态化禁烟督查、新生晚自习、高年级线上晚自习;课业美化工程:举办课堂笔记大赛、文章展评活动,提升学业质量;素养提升计划:绘制专业学习、课程学习、成长规划思维导图,赋能学生职业理想。三是场域辅学创氛围。线下构建“文心绘智”交互式书香社区,依托四维交互式社区模式,让学风承载书香、让书香氤氲校园,召开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线上推出“学风·榜样引领”典型专栏,形成辐射效应。四是实践优学传文脉。创建“一二课堂”联动的实践育人平台,打造辩论课堂、古典诗词吟唱团队,打磨“挑战杯”等学术竞赛,学院获评2024年度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形成了课堂教学与文化传承、学术创新、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的育人生态。

新闻传播学院

54BC5

新闻传播学院构建了"分层推进、多维联动"的特色育人体系。在本科生培养中,以"厚基础、强实践、促创新"为核心准则,2021级总结传播学1班"优良学风班"经验,以"比学赶超"行动指南带动整体进步;2022级通过网格化管理、一站式社区互助等创新举措,推动学风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2023级深化"互学共进、知行合一"理念,打造"一班一品"特色班风;2024级结合新文科建设要求,以"以书会友"阅读计划厚植人文素养;研究生培养则突出"学风促就业"的实践导向,通过就业形势分析会、职业生涯规划微课堂等形式,帮助学生把握行业动态。学院建立个性化就业档案,提供"一对一"简历修改、面试辅导等精准服务,将学风建设与职业发展深度融合。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学院构建了"专业奠基-人文浸润-实践赋能-就业导向"的完整培养链条,通过朋辈引领、党员示范、特色活动等多元路径,持续优化学风生态,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闻传播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哲学学院

51A98

哲学学院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聚焦四个教育,构建“1234”学风建设体系。一是聚焦思想教育,促学砺志,扬学风。以学生样板党支部为载体,参加“党课开讲啦”精品微党课大赛荣获特等奖。组织高年级博士、硕士跟进新生晚自习,开展学术研讨交流6次,提升晚自习的学习质量与成效。二是聚焦专业教育,以学促用,强学风。依托学院老师国社科重大项目,推进“以赛促学”模式 ,由学院教师牵头带领学生申报25年“互联网+”7项,大创项目4项。三是聚焦职业规划教育,拓宽就业,稳学风。根据就业需要,对照目标反向规划,持续推进“新生120天自律打卡计划”。开展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1次,编制《就业30问》与就业小红书,助力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四、聚焦实习实践教育,学以致用,固学风。学院于3月与哈图建立实习基地,开展座谈会1次,实习动员大会1次,实习岗前测试1次。于读书月联动哈图开展书香雅集活动1次,进一步巩固学风。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构建"三维联动"学风建设体系,推动育人质量全面提升。一是名师领学强根基。构建"三阶共识"培育机制,通过学风建设动员会、专业发展主题班会、师生协同座谈会三级联动,实现师生100%参与覆盖。深化"张垚老师读书班"品牌,3-5月举办读书分享会10场,形成师生共读经典的文化磁场。二是制度励学严规范。课堂净化专项行动推行辅导员"3+2"督导制(周查课3次、月听课2次);实行"一课一签单"制度,实现课堂出勤率100%;学风整顿月开展深度教育,建立违纪行为动态预警机制;推动党建与学风融合,实施党员"一对一"帮扶计划,学业预警学生补考通过率大幅度提升。三是分阶指导促成长。构建"四阶贯通"成长体系:大一实施习惯养成工程,大二开展专业深耕行动,大三启动素质拓展项目,大四推行就业赋能工程,形成学业规划与职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育人新生态。

政府管理学院

315FC

政府管理学院以培养学生严谨督学的治学态度与自主自律的学习习惯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喜闻乐见的学风建设活动。组织开展读书分享会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学术视野。组织开展四六级经验分享会,切实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贯彻落实学校“学风建设年”的有关部署。召开假期返校见闻暨学风建设座谈会,为优化学院学风建设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开展新学期晚自习活动。未来,学院将进一步以踔厉奋发的精神风貌,积极践行“严谨笃学、知行合一”的学风要求,积极遵循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相关指示要求,为学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能量。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53E8A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秉持分层推进、精准施策的理念,构建了“赶学—竞学—领学”的活力学风生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定制专属成长计划。为薄弱型学生组建“学霸帮扶团”,开展考前一对一辅导,党员答疑暖心相伴,300余名学子从中受益,补考通过率提升35%;面向基础型学生,开设四六级冲刺班、考研自习室,邀请优秀学子倾囊相授,覆盖超800人次在学业突破之路上稳步前行;对学术型学生,搭建研本交流桥梁,举办3场学术大咖沙龙、5场研本领航读书会,点燃50余名学生的科研热情,投身科研项目。学院还面向全体学生推出特色活动。如新生晚自习、“春和启新智,学海扬帆时”国旗下微团课等,持续夯实学风建设成果,为学子成长成才筑牢坚实根基!

法学院

60922

法学院以“制度引领、特色活动、师生共建”为主线,全面推进学风建设提质增效。一是党建引领,强化思想铸魂。学院党委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抓手,开展“党员寝室”授牌仪式,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将党建与学风深度融合,通过深入一站式社区召开经验分享会、社区里的思政课等,构建“以寝风促学风”的良性生态。二是制度保障,夯实学风根基。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分不同层次召开座谈会,法学院完善学业预警、课堂考勤、无手机课堂、新生晚自习等制度,以“纪律好”促“安全稳”,强化日常管理。三是特色活动,激发内生动力。通过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志愿活动”“明法励行学术沙龙””考研经验交流会““笔记晾晒”“优秀毕业生事迹展播”等活动,营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四是强化实践,深化协同育人。整合学术资源,依托“东北亚仲裁学院”等平台,线上线下开展“法学典籍漂流”“法律诊所实践”等品牌活动,强化专业素养。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化“学风建设年”成果,推进法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法治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2C2D1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立足学生成长需求,构建多元协同的学风建设体系,通过四大路径扎实推进学风建设。一是思想领航固根基。辅导员通过年级大会、班委会强化学业规划与纪律要求,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依托微信公众号推出“优秀学子风采”专栏,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筑牢学风建设思想根基。二是教学提质促发展。定期开展师生座谈会,聚焦教学痛点优化管理;学院领导与督导组全覆盖检查教风和学风,构建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夯实人才培养基础。三是实践驱动激活力。打造“学业实践+学术实践”双平台:开展“最美笔记”评选、辩论赛等学业竞赛,举办“启明星”学术沙龙与经验分享论坛,以多元活动激发学习内驱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四是管理增效严学风。严格执行课堂与晚自习考勤制度,依托研学社开展补缓考辅导与学业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通过学院“优良学风班”评选、学生骨干带头示范,构建“制度约束+激励引导”的长效管理机制。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区域国别学院)

534E2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构建“学院领导-专任老师-辅导员-学生骨干”四位一体学风建设常态化机制。以走课堂、下寝室的形式实现学业督导。全覆盖开展年级大会、学风建设座谈会、学风建设班会20余场。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贯通延伸教学第一课堂,开展外语节、模拟联合国、“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一系列学术活动,以赛促学,持续打造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学院为切实满足同学们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需求,还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力量,进一步发挥优秀同学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学长学姐论坛,专四专八经验分享会等品牌活动。在困难帮扶方面,学院常态化开展学业分析和学风预警工作。各年级辅导员针对学风预警同学开展警示谈话和思想交流,开展党员“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措施,以积极督导和帮助为主,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到课情况和学习情况,努力帮助学业困难同学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俄语学院

63F96

俄语学院聚焦“学、研、创、践”四位一体学风建设模式,多措并举提升育人实效。一是学风建设:深耕基础,筑牢根基。学院持续推进“早读、晚修、小班化”特色模式。晚自习实行“教师轮值答疑制”,针对俄语专四专八备考开设专项辅导,2025年专八考试再创佳绩,2021级75名学生中50人通过,通过率66.67%,远超全国平均水平41.7%,延续学院“高通过率、高优率”传统。二是学术引领:搭建平台,激发创新。学院打造多元实践平台,举办第五届俄语大赛、俄语朗诵比赛等专业赛事。“第八届哈尔滨俄语之春”中俄文化艺术类比赛中获俄语朗诵比赛二等奖、舞蹈比赛二等奖、俄语歌曲比赛三等奖。多次召开学情分析专题会、本硕促学风专题研讨会,邀请校友开展学术讲座,提高学生俄语学习兴趣。三是文化浸润:多维联动,彰显特色。与校团委联合举办“春日序曲”俄罗斯文化之旅活动,设置读书角,激发我校师生学习俄语的兴趣和热情。此外学校特别策划“身边”专栏,报道俄语学生“最早来、最晚走”的学习故事,阅读量突破10000次,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

高级翻译学院

6F74F

高级翻译学院立足多语种特色,构建“全员聚力、全程监督、全域帮扶、全景实践”四位一体学风建设体系。一是全员聚力强引领,织密思想“同心网”。召开全院学风建设动员大会,明确“专业精进、文化融通、责任担当”育人目标,全体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分层落实责任。分管领导牵头组织辅导员分班级召开动员会,举办学生干部专题座谈会,签署《学风自律承诺书》,以学生骨干为纽带辐射全院,凝聚师生共识。二是督学结合严管理,筑牢制度“防火墙”。领导班子定期巡查早晚自习及专业教室使用情况,辅导员深入课堂动态掌握学生学习状态,与任课教师协同建立学业沟通机制,强化过程督导,实现学风管理可视化、精准化。三是精准帮扶促提升,搭建成长“立交桥”。选拔CATTI持证学生组建多语种学业讲师团,开展备考经验分享及专题辅导;遴选专业成绩优异学生担任低年级学业班主任,提供课后答疑及考研指导;为学业困难学生配备“一对一”辅导教师,制定个性化提升方案,学业达标率显著提高。四是知行合一展担当,拓宽实践“国际窗”。举办“译路领航”系列讲座20余场,邀请行业专家分享翻译实战经验;成立多语种翻译服务队,完成哈尔滨城市文旅标识语多语种译校工作;组织学生参与跨文化能力竞赛、国际传播大赛等赛事,以赛促学强化实践能力,助力学生拓展国际视野。

Copyright © 2010-2020 黑龙江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武装部)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黑龙江大学信息与网络建设管理中心